【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能耗双控出现重大调整
此次中央经济会议明确表态,将能耗双控逐步调整为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双控。这是中央能源管理模式的重大调整,将对地方政府、地方经济和企业产生深远影响。在此,为大家逐一分析及预测未来变化。
01
政策调整的原因
近几年,能耗双控压力持续增大,对不少地方经济已经产生实质性影响。特别是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.2%,导致三季度考核能耗双控时,不少省份采取限电的办法突击完成任务。能耗双控本意是希望地方政府能够降低能耗同时保持经济的发展,但是疫情造成经济增长很不均匀,就会出现限电完成指标的现象。包括现在招商引资也常常受制于能耗指标导致项目难以落地。
02
政策调整的目标
能耗双控是为了控制排放的增长,如果电力的增量部分是来自绿色电力,那么不仅不需要限制,反而应该越多越好。这次的政策明确未来的考核不再是单独的用能总量,而是考核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。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有能力把增量部分都变成零碳能源,那么将实现“经济增长+用能增加+完成指标”的完美场景。
03
地方政府的转变迫在眉睫
目前能够使用绿电的途径只有2个,外购绿电和本地自产绿电。因此地方政府的任务就是,尽可能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多去外省采购绿电,尽可能开发自己范围内的绿电。
本地开发方面,地方政府要求落地项目带产能的模式将出现调整。地方政府会发现,与其要求带产能,不如更低的电价对本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大。转变的节点会出现在光伏产能扩张的中后期,继续扩产的风险逐步加大,不如用低电价的绿电更实惠。目前,光伏产业链扩张刚开始,地方政府要求带产业投电站的情况不会缓解,大家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。
分布式会被提到更重要的位置,不仅工商业、户用、各种可利用的屋顶都要能用尽用,分布式的量到了一定程度,会出现新的能源场景,非常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。对于沿海的省份,如果可以不受能耗指标的限制,海上风电也将成为可选择的电源之一。此前我们对海上风电的发展一直偏悲观,但是如果以碳排放来考核东部省份,海上风电的机会将大大提高。
04
绿电成为刚需
上一次两网组织的绿电交易,绿电溢价达到每度电2-3分钱,以碳市场的CCER价格来看,已然不低。现在的政策是超额消纳可再生能源之后,超过最低权重的部分不计入当地能源消费总量考核,这样绿电的价格不能完全等于CCER的价格,至少应高于CCER的价格,绿电的价格必然进一步上升。
05
绿电的价格跟随火电上涨
消纳形势大大改善
短期内,由于火电基于标杆电价上涨20%,导致火电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出现倒挂,即火电更贵,绿电更便宜。那么,电网天然有动力采购价格更低的绿电,在当前绿电市场由于并不考核出力曲线,买卖双方只是报量报价,绿电涨价0.1元还比用户在电力市场买火电更便宜,那么绿电的消纳更不是问题了。
06
用电企业
用电企业过去不直接背能耗指标的考核,但是未来肯定要主动完成新的双控考核。如果能提供证明企业所采购的是绿电,在碳排放核算的时候可以不计入,另外在拉闸限电的时候有可能会区别对待。部分地区已经实施,购买的绿电部分不受限电影响。未来大型的企业有针对性的共建可再生能源电站或者出现10年以上的长期采购绿电的协议是大趋势。特别是叠加氢能,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明显。
07
结 尾
接下来的电力市场将从草原逐步生长成热带雨林,无论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需要加强自身的电力知识储备和管理能力,否则仅电费支出一项,就会与竞争对手拉来差距,不利于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。